【專訪】Samsung NEXT訪問摘要及台灣新創趨勢

07.06.2018
Share open/close
連結已複製.

受訪者: Samsung NEXT 副總裁兼創業執行董事 廖瑞鋒(Raymond Liao)

          Samsung NEXT Venture 投資人 張乃中(Patrick)

 

問:Samsung NEXT 簡介

Samsung NEXT原名三星全球創新中心,成立已五年,主要定位是促進三星的業務轉型,是一個完全為外部創業者服務的一個單位。若創業階段為早期,Samsung NEXT可以協助將想法變成產品、中期可以協助將產品變為商業模式、若為晚期則可與三星一同合作,將技術與三星產品結合,利用最短的時間提供到許多用戶手上,這是Samsung NEXT最與眾不同的地方。Samsung NEXT是全球的佈局,一開始偏重於北美,緊接著擴及到歐洲及亞洲,不只純粹的發展軟體,同時也會看軟硬體結合的產品,過去五年大概投資了78家公司、收購16家、投資退出的14家、實際被三星企業收購並應用到產品的共有7家,本次來到台灣是希望先初步接觸台灣新創產業,看是否可以找到共同策略亮點。

 

Samsung NEXT主要投資初創時期的新創公司,以未來策略發展為前提考量,往往領先三星集團的投資腳步。在AI領域Samsung NEXT投資了Kngine,從原本初創的公司現在已經變成應用在下一代BIXBY的核心技術;而LoopPay則成為了Samsung Pay的技術基底,應用在全球數百萬消費者身上,Samsung NEXT是一個可以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的平臺。

 

過去十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誕生,拉動了巨大的 Mobile Internet 浪潮,然而Mobile Internet的數據被掌控在幾家大公司的手上,Samsung NEXT現在的投資目標為「Decentralization 去中心化」,透過區塊鏈的整合,讓許多創業者發展多元的商業模式,促使產業洗牌,而不是將重點資源集中在某些大型公司的中央管理模式。

 

問:為什麼AI、IoT、VR、AR等發展會跟去中心化有關係?

去中心化有兩方面:(1)Edge Computing — 把部分計算資源從雲端搬到離終端近的地方;(2)Blockchain – 為去中心化和數據共用提供激勵機制。現代科技發展,數據及後端的分析是最為具價值的東西,但是小的數據不值錢,必須要有大量的數據才有可利用的發展,然而這些大的數據都只掌握在幾個大廠手上,資源不易共用,有很多資訊因隱私規範也無法公開,久而久之即會遇到瓶頸。放眼現在的IoT市場,各個品牌都有推出產品,這些產品都有涉及到數據的應用,也涉及到各品牌的機密即隱私問題,所以數據共用並不是一個技術問題,而是現有的商業模式問題。Samsung NEXT的思考是要去中心化,透過區塊鏈的應用創造出一個新的共用模式。

 

問:三星也是一個擁有龐大數據的公司,三星願意將數據分享出來嗎?

三星是一間以消費者為中心並靠產品體驗為主的公司,其目的不在於蒐集數據,或靠分享數據去獲利,這是三星跟其他軟體公司不同之處,也是我們獨特的點,這些數據的蒐集最終都將回歸到提升消費者體驗。

 

問:去中央化的過程中,某方面也是在建構一個新的生態系,三星有甚麼想法去整合這一塊呢?

目前談大的想法還是有點早,Samsung NEXT透過策略性的收購及投資去發展這個目標,我們有這樣的思考是因為過往的方式是行不通的,IoT現階段遇到的瓶頸不僅是一個品牌的問題,因為消費者不可能全部都只買一家的產品,要如何發展一個平臺可提供所有人分享數據,但這個數據又不專屬於任何品牌,共同打造完整的大數據資料,這是未來需要發展的方向。

 

問:在去中央化的應用中是否有看到好的投資標的?

FILAMENT是Samsung NEXT在四年前投資的,我們感興趣的地方是他們在發展區塊鏈的IoT,他們的應用場景是藉由出租重型設備,將傳統的租用模式數據化,租用者可知道過往使用者的使用經驗,也可將自身的經驗分享給下一個使用者,也可以匿名或將數據提供給某個人。這是我們看好區塊鏈的使用場景,可將數據分享而不是貢獻給特定的一個擁有者。

 

問:就您的觀察,台灣在區塊鍊這塊有甚麼創新的亮點,三星有特別偏好的?

台灣有很好的技術背景跟科技基礎,也應該有很多好的公司,希望這次的探訪,可以多觀察並多瞭解,看可不可以碰撞出一些新的機會,但其實我們全球都在觀察,對於這樣的全球競爭可以說是非常公平也不公平,譬如台灣這樣的市場量體可以參考以色列的模式,如何向以色列一樣成功,當然這也要看大環境國家策略。

 

問:以色列的模式哪個部份很值得台灣學習的?

以色列本身資源較為匱乏,國家內外都很多諸多壓力,但國民性很強,很多往美國、歐洲發展的猶太人最終都會回到以色列。加上國民不分男女都需服兵役,而軍隊內鼓勵人民不需完全服從軍令,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或答案是對的,就應該勇敢提出並爭取,這樣的寬容性訓練出年輕人的勇氣。也讓民眾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,相信自己一定能勇敢地去開公司做創業家,而許多前輩創業者也熱心地傳授經驗。

至於台灣的特色就在半導體業、PC、供應鏈,很多,至於下一步怎麼走相信台灣政府早有策略,只是需要時間發酵,但我們目前的觀察的時間還不夠,也不便對台灣市場做出太早的評斷。

 

問:一般都認為未來的產業越發展越走向集團化,但這樣去中心的概念出現後,會否變成小公司百花齊放並各自不受其他大企業的影響?

會有一段時間是這樣的狀態,接著再進入整合狀態,基本上也是看機運,最終來說還是要看這市場誰在付費,坦白說目前區塊鍊企業應用現在還是很少,金融業的確有一些但主要在解決安全的問題,真的要企業級用戶進來的話,還是要等到有些實際的產出,不然目前選擇性太多評量太少。

 

問:請問目前投的市場或是國家有哪些趨勢或分佈?

目前70%在美國、25%在以色列、2家在歐洲、中國、印度、加拿大分別各有一家。開始是從技術中心找起,所以從北美矽穀開始,現在更為成熟,就會陸續往其他市場探尋各種可能性跟機會。

 

問:目前投資的公司中似乎還沒有所謂的獨角獸,到最後可以變成三星的關係企業或讓事業部進行收購?

獨角獸基本上需要長期觀察,目前的確有些即將變成獨角獸的潛力股,但由於保密機制跟行業規矩無法透露太多;但針對目前投資的其實極少數被收購到三星旗下。

 

問:賣掉的公司,三星會繼續持股嗎?

就三星的策略,這些被其他企業收購的公司將直接由購買企業管理。藉由大家互相投資、互相成長、互相達到資金回收,成為一個開放創新的市場。

 

問:早期介入的時候,會要擁有它們的智慧財產權嗎?這些IP會回到三星嗎?

一來這些公司都是獨立的公司,二來創投業對於IP是非常嚴格的,基本上連業績也不能透露,即便是三星自己內部同事都不會知道、我也不會透露。

 

問:台灣的新創如果要吸引您的注意力,有哪些要點是不可或缺的?

第一、未來潛在成長市場要大;

第二、不論是技術創新或是市場創新,創新亮點必須明確清晰;

第三、第三就是人才跟團隊。

 

問:承上題,人才團隊的挑選特點有哪些?

要有創業家人格特質跟不放棄的精神,要有鬥志旺盛、死纏爛打的堅韌性。很多新創會因為沒有資金就輕言放棄,或是後續因為有資金過得太舒服,無法面對後續發生的挫折。漂亮學歷絕對不是重點。(Willing to Do More for Less)

 

問:通常會提問新創團隊的第一個問題為何?

覺得未來市場有多大?瞄準的市場越大越可以顯示他的抱負多大、眼光多大、格局多大。

 

問:依照目前的現況,台灣最快何時會有投資的公司?

我們沒有一個確切的目標,一般來說我們平均一年要觀察好幾千家公司,但最後會被選上的機率卻只有不到1%,一切視情況而定,先前我們拜訪中國2次,隔了一年多去第2次時便投了一家公司,決定的方式也沒有一定的順序,有時先看他們的報告,有時會先跟本人碰面聊聊,之後再看報告,所以這也是視情況而定。也有那種一見鍾情可遇不可求的新創團隊,從見面商談到決定投資只花了一天的時間,便將資金籌措到位 (譬如FLOYD)。

 

問:為何會選擇這個時間點來台灣?

從公司角度來看,前幾年我們著重將北美的發展做好,接著2年前開始擴展到以色列,因為以色列沒有市場,所以我們便著重在技術面,再來,1年前我們擴展至歐洲,著重在市場考量,接著我們開始考慮印度和中國(Next billion users),自然就聯想到台灣應該狀況應該位於這兩者之間。

 

問:台灣的考量以什麼為主?

首先,大陸是技術和市場考量,印度的考量層面是使用者,台灣則類似以色列模式,也就是技術層面,從技術創新來看,台灣是有可能性的,這也是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來台灣的原因,與內部成長有關係,現在有精力可以著手,不過詳細細節我尚未仔細觀察,因此還無法提供我的觀點給各位。

 

問:台灣有些企業也有成立新創平臺,例如鴻海和聯發科,請問三星有甚麼優勢可以說服別人選擇你們?

有很多種方法,其中一個是看報表,賺錢的利潤率可以說明一切,三星在進入某個行業前一定會做好前瞻策略,只要三星投入這個產業,就一定要成為第一。

三星注入了很多經費在R&D,但我們還是設計了一些部門專門做開發。Samsung NEXT不光只是創投,在半導體也有一個單位「SSIC」Samsung Strategy Innovation Center,例如三星收購HARMAN就是由SSIC部門買的,會提到這些是想表達,三星很早就意識到無論注入多少經費,都還是得與外界合作。

 

問:Samsung NEXT在選擇投資的公司時,有何種獨特眼光,或是有SOP程式呢?

三星遍佈全球,自然而然我會有市場觀點,也有與別人不同的看法,而我們在企業生態系統中的成員也會分享他們的科技觀點,所以跟一般的金融性投資者不同,我們觀察的是科技趨勢,我們擁有不同的觀點,而背後會有三星本身的策略支撐。

事實上,創投市場在美國、中國、以色列並不缺乏熱錢,我們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要懂得推銷自己,不過很多公司早期不願意接受企業的經費,因為希望能保持自主性,而這個我們能理解,所以必須要清楚表達我們的附加價值。同樣地,我們來台是希望給當地市場帶來益處,投資是要為當地市場加分的,如果無法達成這個目的,我們也不會投資。

 

問:Samsung NEXT的團隊規模與分工

Samsung NEXT團隊不僅僅只做投資,我們有涉獵育成中心、M&A企業海外併購活動,Samsung NEXT也有參與商業合作夥伴的部分,例如與Google和Facebook的合作。我們的投資部門在全球大約20幾個人,三星收購SmartThings,所以SmartThings現在是在三星底下運行,大約有250人。整個團隊大約有400多人。

品牌 > 科技

下載

  • 右-Samsung-NEXT-副總裁兼創業執行董事-廖瑞鋒Ramond-Liao-左-Samsung-NEXT-Venture-投資人-張乃中Patrick1.jpg

  • Samsung-NEXT-副總裁兼創業執行董事-廖瑞鋒Ramond-Liao-2.jpg

  • Samsung-NEXT-副總裁兼創業執行董事-廖瑞鋒Ramond-Liao.jpg

關於消費者服務相關詢問,請洽三星客服專線 : 0800-32-9999
任何媒體需求及詢問,請聯繫 tw.newsroom@samsung.com.

了解更多關於三星最新新聞

了解更多
置頂